墟期

作者:  亞元

相信人類最早在地上生存時,市墟在社群間是最基本的買賣活動地方。他們因明白靠自供自給的有限,與旁鄰合作和以物換物才是最好辦法。買賣活動在文明世界有複雜的體系和運作模式,在非洲城市人也與其他國家的發展相近,但有許多小鄉鎮仍保留傳統買賣的市墟。

社群的生活補給站

墟期對鄉鎮村民的生活很重要。村民因散居偏遠地方,路險崎嶇,與外隔涉,出入缺乏良好交通工具。除了部份男丁有單車外,婦女和青年人外出都只靠步行,日行數里或更長路程。平日各忙於田務畜牧事務,市墟對他們是個生活補給站,也是個與親屬好友相聚的好機會。墟期一般是五日一次,由各鄉委議定,各地區的墟期不同,這有助流動商販巡迴到各墟市活動。墟期是全家總動員辦貨日子,各人都在家忙著準備出售貨品,如編織和手工藝品、牲畜家禽、自家製造食用品和木柴等,賺來金錢可換購糧餉用品。

產物大匯串

墟期約在早上十時許開始,人群從四面八方擁來。運貨到場的人中,男丁有牽著牛羊來,又有駕著驢拖的木頭車運糧,擠滿了一袋袋穀物,有小米、玉米、木黍、花生,及煤炭等。婦女因穿著長裙而不便騎單車, 出門都是步行,部份更是赤足走。攜載物品是用布包扎或大面盤,一併放在頭上頂載而行。貨品有手工藝品如草籃、草掃把、木雕造的研缽和研杵(是各家戶推磨五穀弄飯必備用具),還有扛抬大小瓦缸,頂抬如疊羅漢般,一人可扛七個,少女也可有三、四個,還有年長婦女頂載木柴。看來婦女的頭功和運載平衡術自少鍛鍊有素,步姿優美少有失手。大貨車從遠市運貨也到來分發各商戶,然後等候收購五穀產物後才回去。

商貿活躍,吃玩盡享

市墟場地是固定的,多在大空地,也有些設在公路兩旁。當天有巡警和當地保安人員巡邏維持秩序,有政府派員來規檢肉食檔肉類,合格後才可出售。更有專員到場向各檔主徵收營業檔稅,費用隨檔攤大小而定。某些日子有流動車到來出售廉價葯品,以揚聲器宣傳來吸引顧客。市場檔位是劃有地區,但沒有編號和支搭檔架,檔主先到先得,商販貨到來就地經營擺賣,都望快速銷售貨物,各施各法議價還價爭好貨價,但要找好賣主也要有耐性。貨品中以穀物和牲畜為主,還有自家泡製肥皂和手工藝用品,鄉村人選購用品有布匹衣服、日用品和藥品。在菜蔬區角落商販多為婦女,種類要視乎季節,秋收後的旺盛菜季才有多種選擇,有西白菜(多以切開小片分售)、生菜、蘿蔔、茄子、青椒、洋蔥等。地道的植物油,是從某果實的核內提煉,煮熟後成固體,裹成小球狀放在大草籃運來出售。另一處是修補車呔和木頭車,又出售有關的配件。旁邊有單車停泊處,有顧員負責保管和點收費用。又一角是農務工具,如犂耙、刀、鏟、鋤、剪、各等家用煮食具、大小繩索,都屬低廉簡便的農戶用具。另一角是肉類出售區,肉類多為羊牛類,肉販將鮮肉放在草蓆上,又在地放了一大木塊作切板,手拿大長刀將肉塊在木塊上砍切。豬肉因當地斯林村民眾多有禁忌,只可到較遠隱蔽地方才找到。肉檔近旁有串燒肉,配伴辣椒和洋蔥,煙火香味遠播,吸引不少愛吃男女圍著品嚐,同時吸引好些狗隻來找吃,有些不慎吃了遺地沾有辣椒的肉碎後而惹上麻煩,隨即大吠苦叫而久久未能平服。還有流動冰飲小販以單車或手持冰箱在人群穿梭,出售冰淇淋、小膠袋裝的椰汁、薑水和其他汽水,和最便宜的膠袋裝冰水。還有流動小販售賣鞋、布匹、鐘錶、收音機、手機電話、太陽鏡、葯物和零食等。熟食區內多由婦女主持,為勞碌大半天的顧客提供肚腹之需。檔口簡便,週圍有兩、三個大煲,多是簡便餐和大眾價經營,如碟頭飯加少許醬汁碎肉,也有以小米或玉米粉造的糕餅,或烤肉類等。有出售唱機和音樂碟的檔主用大揚聲器宣傳,吸引少男少女圍著欣賞。平日衣衫陳舊的勞動鄉民, 當日也穿著較整潔服裝, 少女多有打扮和紥起亮麗髮式,青年人結伴吃喝,在音樂和歡笑中逛遊。

只是近黃昏

非洲的墟期是個土產交易的集散地,也為社群間提供友情聯繫和相聚問好的好時光,又是文化交流的匯點,或是聚眾調解平日糾紛的機會。在人群熙來攘往,車聲畜聲,音樂和人群歡笑聲中,一洗平日村民在鄉間勞動和沉悶心情。不覺已斜陽西照,老遠來的村民也要動身回家。各人整天在市墟內團團轉,倦態浮現,但心滿意足。單車,滿載貨品和婦孺長者的木頭車一輛輛地揚長而去,堆滿收購的土產貨品兼乘客的貨車也響起開車長號了,各人就此話別,五天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