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下)新年走新路

作者:  何仲柯醫生

新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多少人年年都立志要來個新開始,原因是過去一年做得不夠理想,沒有完全達到目標。有些人則認為,應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聽起來比較積極,但是基本上是同樣的意思:過去的一年不一定是理想的,新的道路需要新的開始,新的開始需要新的決定,是理所當然的。


兩代之間一個衝突的原因常常是道路的不同。一般來說,長輩們總是希望孩子一直跟自己在一起,可以老來有依靠,老人家也可以幫忙照顧兒孫,讓年輕人可以安心幹活。小孩子有爺爺奶奶在身旁,也是一個福份。但是三代同居,事情也會弄得複雜,感情破壞,彼此傷害。本來是一件美事,為什麼會弄僵了呢?

第一,是彼此有所要求,很容易堅持自己的意見,自我為中心。不是求對方的好處,只顧自己的利益。

第二,事先沒有溝通妥當,沒有好好的心理準備,同住下來格格不入,再加上自我中心,不合對方所想所望。

第三,沒有真正考慮到現實情形,面對環境的考驗,束手無策,彼此不滿,結果一定是鬧翻了。
有男人在家,雖然不一定有幫助,但是有些時候有個中間人,兩邊安慰一下,特別如果各自都有自己的丈夫,更加可以各人有自己的安慰。

拿俄米和路得的問題是,第一,家裡沒有男人了。第二,要離開住了十年的家,去一個對媳婦陌生的地方。第三,回到婆婆的老家,更要面對一個完全不肯定的前途。她們沒有謀生的技能,以前擁有的產業,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拿回來。因為按照規矩是需要贖回來的。她們哪裡有資源來贖地!
這對婆媳到底有什麼秘訣,有什麼不同?「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路得記1:16-17)

路得和她的嫂嫂也需要做一個決定,要不要跟從她們的婆婆回去。這是路得的決定,與婆婆同行。她的話成為千古的名言,值得我們研究效法。

足夠溝通
「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象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她們親嘴。她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路得記1:8-11)

拿俄米心裡面了解年輕人有感情上的需要,為了媳婦的好處著想,她先提出這個十分關鍵又敏感的題目。我曾經見過蠻不講理的婆婆,要寡居的媳婦一定要一輩子守寡。媳婦就是勉強順服長輩,但是當自己的青春一過,不容易再嫁,對婆婆可能會滿心苦毒,一輩子反感。守寡與否這個問題應該由長輩先提出來,讓年輕人作她的決定,講清楚了,才不會有後悔。

一個理性的決定是了解現實狀況,清楚決定的後果,不是憑一時情感衝動,順口說說。我們看見,俄珥巴雖然是含淚告別,但是就走了。她看不到跟從婆婆這個決定真正的結果和好處,所以就走了。在她看來,這也是理智的決定。

就如我們傳福音,如果聽的人理智上沒有弄清楚,也沒有真正了解信耶穌是怎麼一回事,我從來不勉強他決志的。情感衝動的決志,常常像主耶穌所說的種子落在土淺的石頭地。發芽是快,但是沒有根,日頭一出來,曬一下就死了。多少人一年復一年的新年立志,都是空口說白話,依然故我,因為決志時不理智。

媳婦的心態
路得卻不是這樣。她聽清楚了婆婆現實的話,自己就講清楚這個決定包括什麼樣的重點。

道路方向
「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路得下了決心的第一個因素,是道路上的方向。她選擇了婆婆的方向。我們要記得,她是摩押人,從來沒有去過以色列地,也不知道那一條路如何走。我曾經乘坐豪華大巴士經過那條路,一路上十分彎曲,旁邊的峭壁嚴峻,需要下到海拔以下1,000尺的約旦河,再上到海拔以上3,000尺的猶大山地。她們依靠的是一個老太婆的記憶,實在不簡單。她是不是愛她的婆婆,愛到昏了頭腦,盲目地跟著婆婆走?

漂流的人生
「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這裡的住宿,一般是用在旅行者路上歇息的地方,明顯是一個漂流的人生。這是路得的第二個了解。她是否真正要陪婆婆漂流?這一條茫茫的漂流路,不但路途崎嶇,危險重重,氣候無定,而且隨時有遭遇到野獸的攻擊和被吞吃的危險,也有惡人擾害或者淪為奴僕的可能。兩個女人如何保護自己?我們會不會覺得這兩個女人有一點天真?難道路得想要去陪葬?

定居的地方
「你的國就是我的國,」明顯路得的意思是願意歸化成為以色列人。跟婆婆去看看還可以,看過之後,要不要住下還是一個問題。不必說婆媳之間,我曾經見過有夫妻不能夠同意在那裡定居,結果勞燕分飛,終於一拍兩散。也有夫妻之間不同的國籍,結果有一點事情發生的時候,就困難重重。婆媳之間就更加不必說了,那時候的以色列並不是強國,正是整天被鄰國欺壓,摩押就是其中一個欺壓以色列的國家。自古以來,總是水向低流,人往高爬,哪有放棄一個強國的公民權,換來一個弱國的寄居?路得的理性真的有一點奇怪。

信仰的問題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神」原文是大能者的意思,自然也是她們那個時代很重要的依靠對象。所以古代的得勝君王,一定把人家所敬拜的神像帶回自己的國家,放在自己的神廟裡面,表示自己的保護者已經勝過對方的保護者了。路得按照現代的話,好像反祖宗了!要預備被自己的同族的人唾棄,甚至逼害。本來是拿俄米一家歸化摩押,現在反過來是路得跟著這個老太婆,歸化了這個被那一帶的國家藐視的國家。就如拿俄米自己說的:「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1:13)論到俄珥巴,「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跟著拿俄米走,要放棄不少的,值得嗎?

歸宿的問題婦出
「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路得的意志確實十分堅定。無論中外的人,葬身異地,都是一個很可憐的事情。如果婆婆的族人不接納她的話,葬身在那個異鄉,有什麼好處?婆婆在生的時候,還有一條線跟本地人建立關係。婆婆比她早去世的可能性很高,她自己晚年可不是十分可憐?綜合她自己說的各方面,根本是一個完全不理性的決定。

關鍵在乎耶和華
「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這裡路得用的詞句是舊約聖經裡面,常常當為發誓說的話。直接的意思是:願耶和華對我這樣行,並且繼續這樣。路得認識到,拿俄米所敬拜的 神,是自有永有的耶和華,真正的創造者,一切事物的源頭。她願意把自己交託給耶和華,讓真神在她身上行事,並且繼續行事。這是她的秘訣。當時候她並不知道耶和華要為她行何等的事情,她只知道婆婆所敬拜的是真神,這是她可以做這個決定的把握,也是見証了拿俄米在苦難當中向兒媳立下美好信心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