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伐木

作者:亞元

林木的寶貴,在城市長大的人可能不甚了解。有需要木料時,到店鋪便隨手可得。樹林不單為人類提供木材,它更是大地的生命外衣,為萬物帶來生命養份和清新空氣,給土地滋潤和生機,作百鳥走獸棲身之所,又能使百物繁衍,並吸引雨水降臨大地。

不過在全球有不少地方受著沙漠化的災害,在非洲沙漠區也發現有同樣的現象,每年氣候都在改變,如雨量短缺,旱情逐年加劇,樹林密度逐年稀疏。當地人對林木疏於保護和培植,更以伐木取柴為平日生活所需。沙漠化在西非是個嚴重現象,近年全球暖化的呼聲在當地政府也響起警鐘來。

林木減少有因

許多非洲國家傳統都以取木生火來煮食。燃油和石油氣在當地雖有供應,但因價格高昂和傳統習慣的原因,城市一般低收入的普羅大眾只好選用較節儉的方法生火。在鄉間每年四月間,農民開耕動土前,習慣以焚林來清除雜草,還為地土加上強炭粉,不時會失控釀成山火,造成林木巨大損失。鄉郊村民只能以砍柴作燃料來煮食,每天都看到男女老幼從郊野用頭扛著柴枝回家,擺放在家裏一角。筆者曾在非洲一小鎮居住,清早隔牆傳來轟轟的打鎚聲,原來是婦女清早起來要燒飯取火的聲音,用大斧頭竭力砍木。有時男丁在黃昏時,也協助婦女在空地砍柴,將粗大的樹幹砍成小塊作生火之用,這是家家戶戶每天早晚必做的勞動工作。

砍木成業,煤炭需求

城市人生活忙碌,婦女有家務和兒女纏身,無奈只能到市場購買木材。有市場需求,木柴業由此而衍生。筆者每天都看到有許多木頭車隊到近郊取木,到黃昏時,滿載木塊的車隊便抵達市集,將成堆大木枝放在門前大空地。往後幾天,有散戶或柴木收購戶到來購買,幾天後便賣光了。城市地方有限,不便屯積木柴, 選用煤炭更為划算。製作煤炭另有妙方,地點都在郊野。人們將大量的木塊堆起,加以封蓋,以無煙焚燒幾天便告完成。煤炭比木塊的利潤更高,用作生火,因耐燃而勝於木柴,當地人常用煤炭來煮水弄茶。

立法無效

當地政府對取木為業的商戶有嚴格規限,在各城鎮主要出入的通道上,都設有警崗搜查。經營商必先向政府登記獲得取柴牌照,每次運載木柴回程要在市口關卡申報繳稅。另外政府立例,嚴禁砍伐仍生長的樹,只能選伐已枯死的樹枝。若有別的理由,如大樹危害居民的,也必先有政府派員到場查証准許後才可進行砍伐。然而,山林長期受天旱威脅而枯萎,加上有不少人在偏遠地區故意損害樹木正常生長,增加林木枯死的速度,助長了伐木活動。

伐林木的禍害

砍伐林木已是當地生活的形態,在短期內難見管理成果。然而,筆者從當地人透露,廿多年前在該路段上曾是密林滿佈,全年是綠葉成蔭,因當年政府常有植樹運動,加上有經費支援和管理。另外,聞說多年前曾有不少外國人在市內居住,他們因當地氣候炎熱,發現原因是缺乏種植綠林,便推行植樹行動,在城邊的四角外圍進行大型植樹行動,幾年後便收到植樹的果效,全市的氣候有明顯的改善。多年後的今天,出入該處都仍看到有許多樹木依然屹立茂密,明顯是當年植樹者的貢獻。但在近年政府財困和忽略保護下,林木滅少,沿途呈現泥黃色,塵土飛揚。橫觀小鎮各處,因砍伐林木過甚,一般住戶的家苑內外也缺乏種樹,空地都用來建築。每年雨季因山洪暴發和土質鬆弛,雨水和泥濘橫流,使路面成了澤國,路面破損不堪入目,也導致地陷和房屋倒塌等後果。雨季有兩個多月,在雨水沖擊下,道路毀爛,駕車出入也感到茫然不知回家的路。

林木就是大地的外衣

樹根能抓緊土壤,送來養份,為大地帶來祝福,可謂能呼風喚雨。然而,當地的人民因無知而濫用土地資源,連地土基本養生的本錢也用盡,剝去其大衣,使她赤裸,再無生機,雨水遠離,取而代之就是風沙和乾旱的陪伴。取於土地,回饋大地。祈願當地有見識的新一代起來,愛護林木和珍惜大地,再給她穿回茂林綠草的美衣,讓她能再一次發出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