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尋找速成班

作者:曾浩斌

「如果你想學習音樂,或者想學習彈奏樂器,有一個速成班你可以參加。這個速成班並不需要付出代價﹐只需要隨隨便便的上一至兩堂課,便可以彈奏出美妙的樂章。如果你想學習有關教會音樂的訓練,只需要兩個晚上花上幾個小時的旁聽,便可以有所成就。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領詩,其實你不需要學習和音樂有關的技術知識。不懂得看樂譜?沒有問題。不懂得數拍子?沒有問題。聲線不好或者不懂得怎樣去唱歌,不懂得基本的聲樂技巧?沒有問題。如果你想帶領詩班或敬拜小組練習,其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訓練,只需要重複彈奏﹐或者唱同一首樂曲或詩﹐唱五至十次就可以了。不斷的重複一定能夠令大家有所進步。」

各位讀者,以上的“神話”是否有一個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或者,以上的“神話”是你人生希望追求的目標?

抗衡文化

現代人凡事講求效率﹐所以十分希望可以有“投資小,回報多”的看法﹐就連教會裏也普遍存在這一類的看法。試想,如果你在教會裏舉行一個“投資多,回報少”的講座,你估計有多少人會參加呢?很多時基督徒從事教會的工作,不應該有計較即時回報率的態度﹐這種和時下文化抗衡的價值觀正是我們需要好好培養的。

如果凡事單單只講求效率,其實在教會裏面有很多可以很荒謬的提議:

  • 教會現時沒有司琴,不如我們每個星期日早上播放伴奏的CD那便可解決問題。
  • 個人傳福音和一對一的工作實在效率不高,不如我在網上Post多幾個個人感受,那麼更多人可以得益。
  • 詩班每個星期都要唱三一頌,不如我們在年頭將它錄影,如果以後詩班人數出席不足夠的,我們可以播放這個錄影。
  • 傳道人要在多堂崇拜中講道﹐實在是十分辛苦,不如我們將他的講道錄影,在其他崇拜中播放就好了。
  • 在崇拜當中有奉獻的環節實在令太多人尷尬,不如完全進行自動轉賬。

尋找速成班

現時很多華人教會,都不太著重有關崇拜神學和聖樂事奉的投資﹐“投資小,回報多”也成為聖樂領袖事奉的態度,所以很多時聖樂領袖都不願意花費任何的資源去學習。

為什麼有這樣的態度呢?筆者認為有幾個可能性:

一﹞覺得自己的知識已經十分豐富,並不需要去繼續學習。
二﹞根本不知道應該付上什麼資源去接受訓練。
三﹞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合適的老師作相關培訓。
四﹞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時間、金錢等)來尋求培訓。

而這些課程最好不要時候太長,三四次每次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最好,就能夠每一次上課的時候都有一些實用的技巧或知識,並且能夠立刻應用在自己的事奉當中。這種即時性或短期性的回報是他們經常尋找的。

另外,就算領袖們肯去接受訓練,很多時都會選擇一些比較著重實用性的課程或研討會參加。他們盡量避免學習有關基礎理論的概念或者需要一些需要抽象思維的內容。也許大多數人認為在理論基礎上花費的時間是不切實際的﹐他們認為任何不切實際的事情都不值得花時間。往往人們認為學習理論基礎不夠實際,所以寧願尋求快速的、應用性的方法。

可惜,這是看待事物和學習非常錯誤的態度。因為在問“如何做”﹝how﹞之前,我們應該探究並理解如何回答“做甚麼”﹝what﹞和“為甚麼要這麼做” ﹝why﹞。因為“為甚麼”的問題會影響“如何做”的答案。如果事工項目沒有建立在堅實的基礎和清晰的目標上,那麼對“如何做”的回答可能會改變﹐並且缺乏細心的支持。很多問題都與這個概念有關。而很多爭論其實來自不同的基礎認識和了解,所以很多問題都因我們有不同的基本概念之故。如果概念模糊不清,目的和對象便會時常改變。試問在這個情況以下我們怎能夠提出方法去提高效率?怎樣能提出方法去有效地運用資源呢?

筆者鼓勵讀者在上帝的恩典中更多地學習﹐因為在崇拜神學和神學這個範疇當中,虛心的學習再加上不斷的鍛煉是不可缺少的。並且在作出決定的同時,需要有神學上、聖經教導和教會歷史的考慮﹐而不是單憑崇拜和聖樂領袖個人的喜好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