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元
筆者少時曾學習一首中秋節兒歌,歌詞載有多種應節佳果,內中有唱「…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擇子薑…」口中念念有詞,檳榔又檳榔。可惜多年來把歌空唱百回,但從未見過檳榔的樣貌。多年後,筆者到非洲工作,有一次參加當地人一個婚禮,與會賓客席地而坐,見有幾位招待者手持小鐵盤,其上放有一濕巾放有紅色紫色的果核,向賓客派送,各人都熱情取來嚼食,此間才親睹這個「陌生」的果核。原來檳榔樹在非洲和亞洲多國都有生長,其果核昔今都影響著各地的傳統文化,社交活動,醫葯和商業等發展。
檳榔樹因產地不同而名字有異。在東南亞多個生產國中,Pinang (馬來亞語的檳榔) 因在馬來西亞地盛產而得名。在非洲的東非,中部和北部等雨林帶地區中,Kola (安哥拉語的檳榔)因在安哥拉產地的檳榔遠勝各地而得名。我國更可追溯到南北朝時代,晚唐朝李後主一詩「一斛珠」中的「紅葺」就是這個果核。檳榔樹在全球各地繁殖,品種超過120種之多,它生長環境只適宜在高原400-900公尺的地區。樹身高可達卅呎,結有繁多橢圓型硬殼的果實,果殼肉壁是白色的,內有可多達百粒果核,顏色有紫色和紅色,也有棕色和白色。檳榔在非洲多個族群中廣泛使用,在醫療,食品,商業發展,及社交活動等發揮了重大影響作用。
一般人喜歡嚼吃生檳榔,入口時味感苦澀,其後便有芳香的甜味。非洲人喜愛在飲品中加入從檳榔提煉出來的地道咖啡來飲用,歐洲人稱之為黑色大陸咖啡。核果內含澱粉質,葡萄糖,和一般果實所含的物質。新鮮的檳榔氣味芬芳,若涸乾後香味變為苦澀,當地人因此將果核以濕葉濕布包裹儲存,或放在裝有水的盛器裏,以防腐壞。果核含有豐富咖啡因,對人體神經起刺激作用,有助疲勞工作的人恢復體力,在當地人眼中視為珍貴食物。昔日外商為當地工人提供伙食,只用少量檳榔,就能使他們應付粗重費力的工作 ,所以檳榔極受外商推崇。但多吃檳榔會上癮,有害於牙白和牙肉,嚴重者會導致口腔癌。
檳榔是地道葯材。將果核汁與蜜糖混合後服用,能促進人體腸胃消化,可治咳嗽,痢疾,傷患消炎,止肚瀉,補胃和虐疾。其內的咖啡因更可治偏頭痛,補胃和作戒酒之用。檳榔更有「大腹皮」稱號的葯名。但歐洲醫學界從研究中,在其中發現薀含食物營養和醫葯成份,咖啡因對人體起興奮作用外,其餘成份與其他果實無異。它並不能取代日用食物,只能協助人在禁食月節期以它來增補體力的「寶品」。檳榔也有用作布匹染料和驅除昆蟲等工業用途。
非洲發展檳榔出口貿易有悠久歷史。在西非馬里古國曼沙模西王與在摩洛哥的穆醫著作中,都有記載檳榔貨品從今天西非加納國北部商運抵達當地,多年來為當地商賈帶來了巨大財富利潤,吸引鄰國爭相到加納國採購,又啟發他們返國後自行培植發展。檳榔在許多地區還用作交易貨幣,至今某些地區仍保留這種交易活動。檳榔農作發展也吸引海外商人到來參予。1800 年間,歐洲葯劑師喬治亞斑寶頓John Pemberton在非洲從檳榔提煉出精華,加上可可豆,糖,和其他配料,造出第一支可口可樂。可惜,從南美秘魯出產的可可豆葉提煉出來混入其飲品實是可卡因毒品,美國政府於1904立法禁這類製品入口和飲用。
在非洲傳統社交活動上,檳榔扮演聯誼和信物的重要角式。當地人在款待訪客時,主人常為賓客奉上檳榔,讓客人品嚐咀嚼間增添生氣,帶來友好氣氛。若有外訪者拜會村長領袖,他們必須奉上這種果核作見面禮。向村長和長輩奉上紅色檳榔,而白色果核只作捐施送給乞丐和病人。若果核其後分裂成兩份時,喻意雙方情誼深厚。而村長也向村民分派檳榔果以表示對他們愛戴和鼓勵。
在活動禮儀上,檳榔是不可缺少的果品,影響著當地文化和宗教。在許多重要禮節和事件,如嬰孩割禮,村長就職,婚娶 (多由村長擔任),喪禮,嬰孩洗禮,社團間接觸,申請農地,買賣土地等,由長者親自主持,或有人要遷居他鄉前的送別紀念,非洲人以收受檳榔作為給對方一種承諾的表示,尤如今天的簽名蓋印。檳榔果核可作為個人或村族間禮節性的交換禮物。人若用檳榔捐贈病患,乞丐,殘障者,顧客向店主回饋道謝,若為村戶祈福,將果核放置在村口或白蟻山的進口,如此助人積德之舉,也能給他們積福於天。
非洲人用檳榔作為宗教祭品恭奉先人,特別祭祠神靈等。它能促進人群與神靈共樂,為人帶來福祉。這果核又常用作占卜物,求占者將一堆檳榔由分幾份,用手將各份果核逐一拿起擲向前面的木板,果核撤在地上後,由占卜師按在地上的檳榔分散的圖型而作運情解說。從一個破開的檳榔核可以指示人命運。
中、非兩地種植和使用檳榔有許多相同之處。這種果核在鄉郊民間較廣泛使用,對一般勞苦平民大眾,嚼食檳榔果核能即時增補體力和產生激情作用,遠勝於飲用咖啡。
引註:
en.wikipedia.org/wiki/Kola_nut
Drucker-Drown, Susan. The Court and The Kola Nut: Wooing and Witnessing in Northern Ghana.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Vol. 1, No. 1 (Mar., 1995), pp. 129-143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April 26, 1890, pp. 969-7 (JSTOR)
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3000051KK00117&p=檳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