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罪與復和

作者: 亞元

人與人相處是靠關係來維持,非出於偶然,也非僥倖而得,要用心培養;既知得來不易,一瞬間便失,就應加以愛惜。人非聖人,誰能無過?關係受損後重建不是不可能,但要付出代價努力修建。若得罪了人,怎樣賠罪和修補關係,和好如初?道歉賠罪方式各有不同,簡單的從口頭明說,請吃「謝罪飯」,送禮贖罪,或有更複雜的條件和作法,達至對方原諒,下了口屈結氣,罪債勾消,尊嚴名聲等復得。

非洲人賠罪的要求和復和過程又如何?

有一次是外國人向非洲村民的謝罪事件。筆者在非洲工作,有一天跟隨隊長與當地好友鄭伯到一個鄉村去,與村內父老們有個特別約會:謝罪會。原來隊長要處理年前與當地人關係不和的事件,擔延至當天才付諸行動。去年隊長一隊人到這鄉村來,要求村民協助辦點事務。豈料來了一位怒氣填胸的村代表,他拒絕隊長救助,還在眾人前怒駡他,並要求他另找一天到來向眾位父老賠罪認錯。村父老對這相識己久隊長不滿,是因他自去年在該村附近有工程以來,每趟到來都是匆匆經過,沒有停車下來與村內父老問安。他們因見隊長不知何故與他們生疏,便感到生氣受辱,故此當天大表不滿和向他問罪。

當日下車後,筆者與同車的人在村長的草棚內席地而坐,與村父老們吃茶和寒喧一番,村民也陸續而來。稍後,鄭伯開腔向村父老們問候和講述來意。隊長接著向眾人問安和分享他內心說話,又為他過去不當的行為向眾村民道歉,日後努力與村民保持友誼。然後,他照日前村代表的要求,將帶來的禮物,計有一公斤檳榔(Kola, 是來自西非科特狄雅)、十盒茶葉、兩公斤沙糖等,以作向各人陪罪。接著有幾位父老回應,講述他們祖村的歷史,要比白人殖民時期更早,表示他們祖村有長久優良的傳統,是值得尊重。此番良言,有如長輩以訓責教誨後輩要遵守遺傳祖訓,愛顧尊敬父老和保持與眾人的關係。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謝罪和復和的禮儀,也說明了在異地異文化生活的外國人更應努力學習與當地人相處,要銘記人優於事,復和修建關係刻不容緩。

另一回是村長與村代表衝突及復和的經過。他們年多以來發生不和,互不談話和相讓,每況愈下。眾村民為此憂心忡忡,四出找有名望的長老來勸諫也未果。筆者從中了解事件因由,知道村代表是村長的世侄,他很精明能幹,家境富裕,而村長年老且無財又無能。村代表指責村長搬弄是非重傷和出賣他,自此對村事務也不理不睬。村長指責村代表接待外訪者,但沒有轉告他,處事常常獨斷獨行,使他在村內失去威望和受辱,還指控村代表有搶奪村長位置的企圖。因此,兩人互不接觸諒解,村內事務從此癱瘓不振。筆者與村長的一位近親父老名胡叔到當地作「和事佬」勸諫兩人,到埠後碰到一位同路人,他也表示無能為力。我們花了半天在村長和村代表之間走了多遍,聆聽各人伸訴,又加以鼓勵和勸諫。時間已過多時和倦意叢生時,筆者覺察兩人態度有所軟化,漸漸看到自己的錯誤。看似和解機會已是在望,但下一步誰先要出來示好賠罪。胡叔安慰表示,村代表允諾當天入黑前六時親自到村長府上道歉復和,且言出必行。筆者聽後雖有疑惑,只好信其所言,也許當地如斯重要人物的復和友好,自有他們一套作法,不容外人或等閒人仕在場。

非洲人與中國人都屬重人際關係的群體。非洲社群相信人類與天地萬物息息相連,人與人的關係也如此,生活上彼此唇齒相依。若有天災人禍,必是有人破壞這些關係。要恢復和諧平安,若屬自然界規條和禁忌,犯者要請祭司術士作法和獻祭討悅神靈,以能消禍解難。若屬人倫關係,非洲民族因血緣關係,各人互稱弟兄姊妹,彼此關係緊密,可說是個大家庭。還有非洲民族文化多屬「面子文化」或「恥辱文化 Shame Culture」,即是維護自己族群和個人名聲尊嚴等是文化價值的取向,比失去自己生命或財物更重要。所以犯案或虧負人要賠罪,以解決良心內疚,重修雙方的關係,和恢復社群的接納,這是至為重要的事。賠罪復和也需要有旁人耐心扶助才可促成,特別在面子文化中生活的人,更應顧存雙方的面子下進行復和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