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首任總理的銅像

作者: 盧維溢

上月初(8月9日),加拿大 BC省府維市(Victoria)的市議會通過議案,將其議會門口的一個銅像拿走。在市長的推動和市議會壓倒性(7對1)的同意之下,這個加拿大首任總理 Sir John A. Macdonald 的銅像不可繼續站在議會大樓面前(兩天之後被移去),因為根據該地區的原住民領袖向市議會所反映,他們每次見到這銅像就內心深感傷害,因為這位總理是第一個在政府裡提議,要強迫原住民的兒童進入由天主教和基督教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就讀,所以,他們有些“一見到這銅像就馬上勾起了這慘痛歷史”。至於維市政府的解釋是:移去銅像是表達現今市政府珍惜與原住民的關係,以此舉表達白人政府官員了解對方的心靈創傷和盡力彌補歷史的過錯。

筆者明白市議員們的善意,雖然不少人公開懷疑他們,是否為了今年10月的市選中能連任而鋪路。無論如何,原住民於過往起碼二、三百年在加拿大這土地上受到白人排擠或迫害,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的確有其黑暗面,這是歷史上無可推諉的事實。作為受過種族歧視的華人,我們也應該盡力去明白原住民的這種感受,給予適當的同情和勉勵。再加上當時的寄宿學校也牽涉到基督教會,因此,基督徒不可蔑視這個議題:過往的嚴重罪行,現今如何處置和彌補?

筆者十分盼望﹐移去銅像不單除去一個令原住民傷痛的媒介物,更可以使他們的傷痛得到醫治,祈求他們心靈不再被過往的歷史纏擾。不過,我已經從傳媒的談論中得知,這些原住民領袖的下一步將會要求除去一些街道和地區的英文名字,因為那些名稱也會引起一些不愉快的回憶。再者,聯邦政府於8月中透露,要立法定下『寄宿學校紀念日』。使人不禁要問:「難道這樣的紀念日不會再次、而且是年年勾起過往的傷痛嗎?原住民怎會認為是好事?」

不錯,Macdonald這位第一任總理是酒徒、種族主義者,曾稱原住民為野蠻人(savages),也的確曾向國會提議寄宿學校,但是,將他們的兒童放進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就讀的,卻是後來的Alexander Mackenzie總理。事實上,1885年 總理 Macdonald 曾經動議 給加國公民權予原住民 (Franchise Act),只可惜其繼任人 Sir Wilfrid Laurier 將此動議廢掉而已。

Macdonald總理促進了一個獨立於美國、與法裔人士所組成的英聯邦國家之創立,紀念其功勞是合理的做法。若是刻意忽視他的功勞而將其象徵意義埋藏起來,這反而是過分的手法,因為加國現今在世界上的地位,無可否認的是白人政府和社群於過去二、三百年的艱苦經營,才使今天我們住在加國這片土地的所有人,能夠享受先輩努力的成果。筆者盼望普遍原住民都能以寬大的眼界 ,細心思考這方面,不再被那些傷痛的歷史事件不斷纏擾,因為根據現今法律,種族歧視是刑事罪行,而且前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數年前在國會中正式承認加國政府的過錯,聯邦政府正在逐步推行一些和解的政策。

這位總理固然有其缺點和過錯,但難道Macdonald 的功勞不足以蓋過上述的「罪行」嗎?若要數算一位聖經人物的罪行,對於基督徒來說,使徒保羅也算是罪大惡極,因為他惡意破壞基督教會和殘害信徒,意圖阻止他的猶太同胞相信那「異端」的基督教!然而,當他被指證其罪行而願意悔改時,上主告知和顯示會寬恕他。

正好像保羅出於錯誤的意念去逼迫基督教會,但仍然得到上帝的寬恕。所以,對於過往加國政府錯誤的政策而產生的惡果,從基督徒的眼界來說,現今的原住民也要明白寬恕的重要性。原住民認為寄宿學校是惡意毀滅他們的文化,所以罪大惡極,不能寬恕白人政府的過錯,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百多年前當時政府的想法是,讓兒童在年幼時有機會接觸白人社會的西方文化,使他們長大之後能融入或與加國主流社會保持良好的關係。 這可算是善意的想法吧?他們不應只看一些白人的負面想法和後來的惡果,而完全否定當時是有這樣的意思。固然,政府用的手法是強迫原住民的孩子去寄宿,有違現今的人權理念,也沒有從原住民之人情去考慮他們的家庭被拆散之傷痛,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願上帝的恩慈倍加於加拿大這個國家的人民,好讓國民都明白過往政府的錯處。基督徒可以積極地在民間傳揚悔改和寬恕的精神。祈求加國的國民都正視政府的過錯,改變、擺脫過往對原住民的不正義的心態和眼光。另一方面,祈求現今的原住民能了解:寬恕是化解歷史傷痛的途徑,也能除去負面的心境與白人社群接觸。

讓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們面對加國現今的難題:「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17-18)願所有國民都各盡所能,協助建立一個和諧的加拿大,因為「平息紛爭就是人的榮耀﹔只有愚妄人個個都愛爭執。」(新譯本,箴言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