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在杯子裡的小雞

舟子

最近在東森新聞轉播的一個節目中,看到一隻誕生在杯子裡的小雞,不禁想起多年前許多人在問的一個問題:究竟是先有雞,或是先有蛋?

話說回來,這個誕生在杯子裡的小雞的節目是來自大陸的一個科學節目:

《加油,面向未來!》在這個節目裡,科學家拿了一個杯子,裡面放入抑菌水,又加入乳酸鈣和蒸餾水,製造出一個模擬蛋殼的環境。再來就很小心地剝蛋殼,把裡面的蛋黃蛋清都倒進一個有適當弧度的保鮮膜裡,然後在保鮮膜上弄幾個孔,讓氧氣能夠流通,把放在保鮮膜裡的蛋黃蛋清放在杯子裡,再放入保溫箱,維持約38度左右。然後觀察蛋黃蛋清的變化。

很奇妙,在合宜的環境中,我們看到雞蛋裡的胚盤開始產生變化,有血管出現,形成心臟,開始有心跳;再來有眼睛、頭部、尿囊。尿囊原來對小雞健康地成長很有幫助,小雞從藉著蛋黃呼吸要轉換成向尿囊呼吸,尿囊膜不斷長大,逐漸包裹整個胚胎。在整個過程裡需要不斷扭轉蛋的方向,科學家採用手動轉蛋的方式,每隔一段時間就人工為其轉蛋,這個方式可以防止血管與薄膜粘連。

接著小雞長眼瞼了,原來所有的生物都是先長眼球再長眼瞼,再長羽毛,形成雞爪、翅膀。大約在17-18天時,小雞需要更多的氧氣,要進行額外輸氧。接著是最危險的階段,尿囊膜上的血管迅速退化。19-20天時,小雞的嘴已經露在尿囊膜外面,開始啟動肺呼吸﹐此時蛋黃蛋清都己經被吸收。這是大陸首隻無殼孵化雞,牠活著出來了。

我之所以記下整個孵化的過程,是因為覺得太有意思了。在整個生長的過程裡,有太多精密的巧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就好像神讓以西結先知觀望枯骨復生的過程。神說:“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結37:6)

神讓我們藉著科學的演進可以明白更多創造的奧妙和神奇,也可以因而明白進化的不可能性。只要有一根血管沒有長好到位,心臟就沒有辦法工作,只要一個部份沒有完成,小雞就會在過程中死去。誰能保證在進化的過程中,每個部份都能恰如其時地進化到位?

讓我們回到先有雞或先有蛋這個問題,相信到現在大家都己經知答案了。因為雞蛋的構造取決於在母雞卵巢中發現的一種蛋白ovocledidin-17(簡稱OC—17),它是加速蛋殼發育的催化劑,而蛋殼是保護蛋黃與蛋白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讓雞胚胎在裡面充分發育。所以若沒有母雞的卵巢,就沒有OC—17,就不能形成蛋殼。所以是先有雞再有蛋。

遺傳科學家柯林斯說:“探索自然科學不僅不會與宗教衝突,一旦正確地被理解和尊重,科學與信仰其實是可以相互豐富和補充的,科學幫助我們更認識神和祂的創造。自然界的運行規律都由神所設立。人越瞭解自然界的現象,就越瞭解神的創造;想得越深入,就越不能不信神。”

但願我們從對生命的讚嘆中,可以更親近那位賜予生命的神,因為祂就是我們追本溯源中的本和源,就是我們生命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