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
上兩期談到對於「正能量」的如何培養,我相信是可以的,並提出八個方法:1、睡前寫下一天中發生的三件開心/感恩事;2、經常表達感謝之情;3、獎勵自己、為自己打氣;4、建立正向的情緒;5、幫助別人、行公益之事;6、保持恆常的「群體運動」;7、培養多元興趣;8、暫時放下手機,專注「此時此刻」。
今期在預備期間,適逢友人在教會面對與執事之間的衝突。有一對熱心事奉多年的夫婦因為受到另一些執事的針對,累積近一年的衝突到了爆發點,突然公開發出辭去事奉職位的通知。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使到會友都感到突然,也不知如何回應。心中想到教會內存著很大暗湧,好像火山的壓力不斷增加,快到了頂點。
「正能量」不是只在順景時候發揮,往往更是在逆境中看得更清楚,在困擾中更見「正能量」的作用。那對友人夫婦一向給人印象是溫柔敦厚,常見喜樂笑容,甚少流露怨憤,更未見過公開流淚。他在那份公開的短訊仍然與他的一貫作風相似,既表達了沉重的心情,也深信神有美好的時刻與帶領,內容沒有針對任何人,非常有風度,留有餘地。
從過往的相處印象中,這對夫婦一向樂於助人,非常積極投入教會各項活動,或是領導,或是閒角。他們樂於接待新人,常開放自己家舉行potluck聚會。他們在弟兄姊妹中的良好形象是無可置疑。
退一步觀察,何以這對既積極投入,又受眾教友歡迎的夫婦,卻會被某些執事針對,似乎是有目標而發?究竟這次是教會衝突單一個別事件,還是冰山之尖,尚有更大事情爆發?
當中另一耐人尋味的是,牧師的角色與行動,他有沒有介入調解是次事件,促進溝通,消除誤會?若果有,何以仍然會火山爆發?是救火無效,還是積怨太深?又或是對方有目的地要令至此對夫婦憤然退出,不理會牧師介入?當中是否有甚麼誤會?
聖經不是教我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6:1)何以雙方都似乎未能做到?難道是誤會太深?牧師或教會中沒有德高望重的人出來調停?抑或是有意容讓此衝突繼續發酵(執事會某些人的挑剔),以至無法挽回?
但從這次「辭職事件」所帶來的漣漪效應,已看到有些會友漸少參與,改去別間教會聚會。事件已經反映教會內的和諧已受到破損。每個人因著衝突或不滿的離去,都是有著傷痕而去。如何把創傷減至最低,軟著陸?今次此對夫婦的應對方式可作參照。
聖經教我們:「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首先,不是去批評,而是先自省。那位弟兄曾經自己回顧過去事奉,都是做足預備功夫,也有清楚紀錄,多年來都沒有受到批評,只有讚賞鼓勵。而就近期的批評,也是抱著開放,公開傾談的態度,願意與那些有意見的執事傾談。結果只是暫時停止,在下次會議中又重提舊事,又引來另一次的解釋。
由於他們的批評不單只是對這弟兄,更廣及有份參與的其他人,而且批評用字更是帶有侮辱成份。這弟兄體會到如此「非理性」的討論,已經難以「彼此同心服侍」,他向牧師表達事態嚴重,要求牧師介入,豈料牧師竟然認為沒有做成「侮辱」,難以要求對方修正。結果,此弟兄終於作出辭職決定。
其實,此弟兄也並非一開始即考慮離職,而是只退下來不作主席,並邀請另一位弟兄負責,可以減少直接衝突。可見他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有過冷靜思考。「正能量」是以客觀理性角度看事物,而非衝動、主觀、急躁。
此外,他仍然盡可能保持溝通,在教會遇到對方也會主動打招呼,釋出善意,而非冷眼漠視或是轉身而去。只是對方冷淡回應,溝通不起來。保持開放積極態度,是「正能量」的常有姿態。
這弟兄體會到在得不到牧師的支援下難以再有轉彎餘地,不想再在這沒有鼓勵的環境下事奉,他為了傷痛去止血,選擇退下。「正能量」的人不是沒有困難逆境,而是在逆境中如何以積極心態去回應。
他知道,此時此刻是要避免爭吵下去,減少傷痛蔓延。他也明白,自己辭職可能會帶來一些漣漪效應,然而他仍然鼓勵其他會友繼續積極參與教會,也不要衝動地做出決定,多些冷靜時間讓事情降溫。
我看到,充滿「正能量」的人,即使在傷痛之中,仍然可以從正面角度看事情,而非激動回應(因這會容易是衝動失理智),更不會把對方視作仇人、敵人,而只是意見不同,未能共事,再見仍然可以傾談。我看到,「正能量」強的人,會充滿親和力,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也可叫自己心境平安。
這弟兄處理教會衝突的態度,從外人看他是受害者,他卻不以受害者身份而發出指控,或把執事會內部衝突公開。他也不追求人間公義,要求還他清白;深信主在看顧,伸冤在祂。他也明白,「定罪人人會,寬恕不易為」的道理,能夠不去據理力爭,選擇退下遠離紛爭。我看到,他的心靈舒坦,無怨無恨,曾經一刻感到不憤,隔宿淚乾不再留痕。「正能量」,不是掛在咀邊的金句,而是可以身體力行。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