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樂散步–「電視節目的相助」

作者:Chion

我能快速適應在日本的新生活,竟全賴從離港留學後已再沒有興趣的「電視」。

我在印尼華僑家庭出生,跨文化的生活就是日常。適應上海及香港的環境,有親友、同學及鄰居幫助。在加拿大留學時期,英文書及雜誌成了學習語言及異文化的手段。來到舉目無親的日本,語言障礙更令適應變得艱難,旅遊和定居日本真是兩種心情。迷惘下,回想到以往如何愉快地適應異文化,天父一直知道我所需用的一切東西,在祈求以先,已經早有準備。所以從不用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福音六章)

料理節目

第一次進入日本的超市,驚訝那排列佈置過分的整齊,好像身在陌生、有潔癖的異星球。各種不知名的魚類切得大小均勻,一片一片排得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放在盒中;一列列切好又分好的碎肉;小塊裝、大塊裝等等二十多種的肉類,排得井井有條;更有上百種不知如何使用的醬料;連米也標示著「無洗」、「新米」、「特A」等意義不明的漢字;盒上瓶上寫著「ぶり」、「さば」、「本つゆ」、「みりん」等外星文字。當時未有影像搜索,令不通日文的我很沮喪。不想再吃便當的我,便鼓起勇氣買了一盒看似三文魚的魚,竟鹹到苦,日本魚不是很新鮮的嗎?真令人失望。

面對一大堆新鮮又美味的食物,但不知如何吃,多苦惱!這種食桌單調的苦日子,終於因為收看婦女節目 「花丸市場」而大大改善了。每天準時拿起筆記,半猜半想靠字幕,認真地用中、英、日文加上圖案快速地抄下那半小時的內容。節目每日介紹一樣當季最時令的食物,講解吃它的好處?如何烹煮才健康效果大?如何辨別新鮮與否?從節目中學到日本的魚類不但分生食、熟食,還有不同的漬魚、魚乾;不同的食材要用哪一種的方式烹調等,很有學問。如三文魚稱為「鮭」的話定要熟食,如稱「三文」則可供生食。而第一次買的三文魚原來是「甘辛漬秋鮭魚」,是帶鹹味用來煎香配飯的魚。難吃,不是魚的錯,是人不懂用對的方法吃。

如箴言13:4所言「殷勤人必得豐裕」,努力不懈地抄了三本筆記,「花丸市場」這個節目幫我由一頭霧水的新手變成半小時可煮出五樣日式小菜,還可以自信滿滿地教朋友的高手。「花丸市場」在2014年停播時,我特別寄了一封日文感謝信給主持人們,他們在節目中回應說覺得很有意義和成功,竟教曉外國人煮複雜的過年食品。廚藝了得的女主持岡江太太在四月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逝世,懷念她的笑容。

文化節目

我曾認為不需要用七千円買一個日本銅製的茶筒,因同樣可以放茶的一百円膠茶筒已很足夠。自所謂是追求實用,不愛花巧,其實是根本不懂得七千與一百之間的分別,就如遊客吃不出一百円迥轉壽司及手握壽司有何不同,因為遊客沒有食的情操及知識來教他們分辨。

到埗日本後搬入新家,急需下購買一個名店的碗碟瀝水架,誰知在友人家裡看到差不多一樣的物品,價格竟然便宜五倍,當時非常悔恨。不久,再見友人的架子,已經生鏽了。而我家的老瀝水架,十年後也如新的一樣。價值觀一剎那醒覺,竟能體會到從「美之壺」及「和風總本家」這兩個電視節目所謂的「優質的品味」,價值的理念開始變化。「美之壺」是半小時的節目,教導你如何欣賞各式各樣物件中所蘊含的精緻設計,如透著微光又優雅浪漫的太陽傘;隨着陽光的不同照射角度,透過和紙在木地板上演出美麗的圖案而精心設計的和式格子木門;甚至屋頂、眼鏡、衣架、紅茶、和服等,合共已介紹過500多樣。有感只要懂欣賞,所有東西都變名物,大開了看世界的眼界、層次及深度。

今年初停播的「和風總本家」主要介紹日本的優良職人——手工熟練的工匠。原來每一個行業能順利運作,背後都有著不同的職人及其創作的傳統手工藝品的支持。例如:製冰、製酒職人、栽培伴碟植物專家及竹品職人都一直支持著銀座的高級飲食店;漁市場的職人支援著民間的海鮮食品;大型鐵器職人是製造業的支柱等,真是日本獨特的景況。當看到職人精心敲製的銅製茶筒,蓋子慢慢地下降把空氣迫出,與筒身緊緊密封,讓茶的風味不流走。如果茶筒受壓變型更可以回店修復,代代相傳。這時我就完全理解到七千円與一百円之間的不同,意識到物品背後有著故事,有著職人的專注及心思,能體會「超值」——「一分錢可以換到三分的貨」。能長久地使用稱心滿意又舒服的精品,好比百件次品更讓人滿足。

節目內的其中一環節——「雙向傳達」,外國客戶可以從視頻中看到他們所愛用的「Made in Japan」物品及職人們全心全意的製造過程,讓客人對此表達滿心感謝;另一方面,默默耕耘的職人們看到客人的讚賞,知道在世界某角落,自己所堅持造出的完美精品,切實地幫助到別人,正是對職人最好的回報。真是鼓勵人心的好節目,節目製作人員也是好職人。

初接觸異邦文化,如果執著原有的觀念很容易與新事物產生矛盾。謝謝天父,讓我先經歷比較容易適應的加國生活,學會了以開放的心態去認識新事物,接著才把我放在語言、文化大不同的日本生活。因著態度極其認真的日本人,製作了很多優質資訊電視節目,幫助理解日本新舊動向及思維方式,讓我對日本認知度大增,並因了解而學會欣賞,將抗拒的心態障礙除去,進而更樂意融入本地。

詩篇 32:7

祢是我藏身之處,祢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