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 · 冷靜 · 安全 (4) — 保持安全  

作者:李耀全牧師

如何「保持安全」?

「保持安全」是指我們盡最大努力去避免染病,盡量遠離與無處不在的活躍冠狀病毒接觸並受到感染的風險。我們現在都知道,必須經常洗手,勿觸摸臉部 (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時常用消毒劑清潔不同的表面,與他人緊密接觸時要戴上口罩,保持身體距離 1 至 2 米,避免人群及其他類似的預防措施皆有助於減低感染的風險。此外,通過健康的飲食和鍛鍊身體以保持健康,有助於我們增強免疫力(減少脆弱性)。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減少與人的接觸次數 (避免大型聚集)也有助於我們和他人免於受病毒感染。若有病癥便需留在家中。

「保持安全」乃 「另類常識」

可是,「保持安全」不只是在我們面臨威脅時須保持警覺和警惕,而是在生活上養成習慣,且準備面對任何攻擊侵襲(例如冠狀病毒),讓預防行為自然地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邦妮·亨利醫生於 2009 年撰寫了一本書,並於 2020 年再版,名為《肥皂和水與常識 Soap and Water & Common Sense》,書中記錄了她一生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興趣,並為我們提供了在充滿細菌的世界中保持健康的指南。亨利醫生提到:「我經常稱其為『另類常識』 (uncommon sense)。」她認為像經常洗手一般的「常識」(屬於傳統智慧)經常奏效,我們應該時常這樣做。預防遠勝於治療。也許最好的是養成「保持安全」習慣,而不是僅在發生危險時才「保持安全」。

「保持安全」就是過充實、健康及整全的生活

當西方醫藥尚未找到治愈方法,疫苗尚未開發時,民間偏方和另類療法突然變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相信這些藥物會帶來奇蹟性治愈或預防能力的大有人在。我們也期待著可確保健康的有效藥物能及早面世。

我們是共同生活在一個社群中的心理社會個體,任何病發都可能始於一個人或一小撮的人。因此,必須通過公共衛生來共同維護個人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教會作為信仰群體是如此重要,以致我們需要共同實行「保持安全」(藉彼此隔離以保持維繫),並藉相互鼓勵,以學習和體現如何保持「友善」和「鎮靜」。教會應該成為喚醒靈性之處,並成為我們可以一起從神的力量源頭中汲取力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