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
第44屆聯邦大選麈埃落定,一如多項民調預測,杜魯多帶領的自由黨再度贏得大選,繼2015年及2019年之後第三度執政,可是在全國338個議席中,仍未能取得170個議席能組成大多數政府,議席只比上屆多4席,基本上可說是原地踏步、勞民傷財。由納稅人支付的6.1億元大選經費開支,可謂付諸東流。由於個別選區競爭激烈,加上一百多萬張郵寄選票點票需時,大選最終结果如下:
政黨 席位 得票率
自由黨 159 32.6%
保守黨 119 33.7%
魁人政團 33 7.7%
新民主黨 25 17.8%
綠黨 2 2.3%
人民黨 0 5.0%
在6大黨領方面,自由黨杜魯多、保守黨奧圖爾、新民主黨駔勉誠和魁人政團布蘭切特都能成功連任。不過,綠黨黨領保羅(Annamie Paul)和人民黨黨領伯尼爾(Maxime Bernier)未能贏得席位。
而在投票率方面,今屆有接近1千7百萬人投票,投票率為62%,明顯較2019年上屆大選的67%低;但較同樣提前大選的2008年為佳,當年投票率只有58.8%。一般評論認為,今屆投票率低是意料中事,因為杜魯多在暑假期間突然宣佈提前大選,國民普遍不太關心,加上缺乏單一議題,選民普遍不感興趣,而且認為選舉根本沒有必要,再加上疫情關係令投票站數目減少,影響投票意欲。
自由黨低估疫情期間舉行大選的反效果
杜魯多今次力排眾議,在第四波疫情期間提前舉行大選,有人認為是過份自信,單從大選前的民意調查拋離保守黨,便認為此刻提前大選能組成大多數政府,可惜完全低估了疫情期間舉行大選的反效果,令組織大多數政府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有評論甚至認為,幸好自由黨席位有輕微增加,否則杜魯多在黨內的領導地位也可能受動搖。不過,疫情期間提前大選一事,是否把政黨重要性凌駕於國民福祉,是否司馬昭之心,選民心中有數,在國民心中所構成的負面影響有多大,仍是未知之數。
保守黨今屆議席雖然與上屆一樣,維持119席,但黨魁奧圖爾在選舉後備受黨內批評,指責為了博取更多選民支持而毅然轉走中間路線的做法,並未取得成效,反而背棄了傳統右派的支持者,兩邊不討好,部份選票甚至流向了極右派的人民黨,助長人民黨的聲勢。再加上亞省疫情大幅反彈,同屬保守黨的省長康尼拖累了聯邦保守黨的聲望。現在是「豬八戒照鏡子」的奧圖爾,要團結黨內勢力,重建威信,仍要過五關斬六將。
保守黨強硬對華政策流失華裔議席
保守黨在今次大選中失利其中一個原因,相信與政綱中強硬的對華政策有關。雖然有民調顯示國民傾向支持採取較強硬對華政策,但保守黨強硬的對華政策,的確在某程度上令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感到不悅,情況在華人集中的選區尤其顯著。於卑詩省列治文中選區議席立足多年的保守黨華裔候選人黃陳小萍及敢言的趙錦榮相繼落選,令保守黨痛失兩名華裔國會議員。不知是否同一原因,安省華人聚居比率高達6成的萬錦於仁村選區,兩屆保守黨國會議員蔡報國
(Bob Saroya),以3千票之差,敗給得票率48.6%、首次代表自由黨參選的華裔候選人蔣振宇(Paul Chiang)。當然,這3個選區的勝負存在很多其他因素,但吸收今次經驗後,保守黨可能要審時度勢,重新調教政綱中的對華政策,否則即使下屆大選,仍未必能獲華裔社區普遍支持。
社會分化 國民成大輸家
由於各政黨在施政理念,意識形態,甚至在疫苗立場上出現分化,有評論形容「這場選舉沒有贏家,只有加拿大人成為了大輸家」。多位黨魁在選舉後均表示要修補裂痕,重新出發。有評論指,今屆聯邦大選的結果顯示,少數黨政府時代已經來臨,各黨沒絶對優勢,選民認為少數黨政府可能對施政更有利,各政黨要學習求同存異,互相制衡。當然,求同存異是要付出代價的,自由黨少數政府為順利施政,經濟政策將更加左傾,增加社會福利,以換取其他黨派包括新民主黨的支持。但願新一屆的治國班子,都有謙卑順服的心,仰望造物主的帶領,同心為國民謀福祉。「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