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怡口述/海倫整理
寄養家庭寥寥可數
很難想像,原來全香港只有九百多個「寄養家庭」,而需要寄養的兒童卻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原因是很多退休人士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就寧願去旅行,享受生活;而年輕的家庭覺得照顧自己的孩子已經很辛苦了,所以很少人願意再接納別人的孩子。因此,要回應社會的需求,實在需要有更多的「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緊急性的,另一種是長期的。長期寄養的,寄養的家長要先跟孩子見面,配對妥當後,小孩子才來到「寄養家庭」,有時需要照顧孩子到十八歲,可以獨立生活為止。至於「緊急寄養家庭」,孩子來的原因通常是父母吸毒、虐待兒童、坐牢、或長期住院。一接到社工的電話,幾天後,素未謀面的小孩就會來到他們家裡。
鄧家怡屬於「緊急寄養家庭」。這位八十後的全職媽媽,大兒子謙謙今年四歲,小兒子十個月大。三年前她和丈夫Victor申請做「寄養家庭」,成為全香港九百多個寄養家庭之一。
寄養家庭的挑戰
要成為寄養家庭,社工會來做家訪,查問他們入息證明,和要全職照顧寄養孩子,還有家裡有地方給他們睡覺嗎?婚姻狀況如何?平時夫妻相處,溝通有沒有問題?夫妻兩人如何教養孩子等等。鄧家怡和丈夫的教養觀大相徑庭, 她有幾條家規要兒子遵守,兒子要在家裡自主學習,但丈夫卻偏向傳統教育。社工覺得他們家庭很有趣,雖然兩人看法不同,但是夫妻卻如此和諧相處。
鄧家怡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愛寄養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兒女。這些孩子都來自特殊的家庭,他們因受家庭背景的影響,可能會脾氣暴躁,會突然尖叫和大哭,或可能故意偷家裡的東西,或打人等等。』起初,她的丈夫也有點顧慮:『家裡沒有請傭人,太太獨自照顧兒子,再加上一個寄養孩子,她應付得來嗎?那個寄養的小孩會傷害我們的孩子嗎?但太太一向是個很堅持和有毅力的人,我也尊重她的意見,這些寄養孩子需要有穩定的家庭環境來扶助他們成長。』後來他看見兒子跟寄養的孩子玩得挺融洽,就放下憂慮。而且寄養的孩子很喜歡讓他抱著,反映他們很渴望獲得父母的關心和疼愛。
鄧家怡教導兒子一套正確的價值觀,要他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跟人相處,和如何對人有禮貌等。當兒子發現有些寄養小孩子不會這樣做時,她就跟兒子解釋對方的家庭背景,讓兒子明白,瞭解更多,增加一份同理心,對兒子來說,也是好事。
鄧家怡成長
鄧家怡成長於一個小康之家,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她小時候已經上基督教學校,六、七歲就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大學時參加《學園傳道會》,跟朋友去大學宿舍傳福音。曾有一個大學生問她:『你們說神愛世人,但是我感受不到神的愛。我又不認識你,在你的身上我看不到神愛我。』這令她反思良久,人如何能接受福音?他們在我們身上有沒有看見神的愛?
雖然當年她在大學讀的是會計,神卻改變了她,讓她明白生命的意義、看見世界的需要。於是,她和朋友組織了義工隊,製作曲奇餅和糖水分派給露宿者,或上門探訪基層人士。她又想,為什麽社會有這麽多的問題青年?是因為他們由童年以致成長,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教養,因此她就去修讀教育碩士。她由義工單次服務,到後來創立機構,去社會企業做教育。她也曾到印度去學習怎樣啓發孩子創意,嘗試作出一些微小行動,去改變社會問題。她把這個理念,跟一群義工帶到中國大陸,幫忙改善某個城市無法解決的問題。譬如救護車因塞車不能儘快趕到醫院時,她帶領的那些只有五、六歲小朋友,向車行和司機宣傳,如果遇到塞車,看見有救護車時就當讓路。同時他們也設計了很多宣傳物品,以提醒市民這個措施。
她以行動活出神的愛,曾創辦雜誌鼓勵年輕人追夢,開咖啡店聘請聾人當侍應。2014年,她榮獲《香港青年服務大獎》。
盡心盡力的全職媽媽
身為全職媽媽,她讓兒子從小就做他自己能勝任的事, 培養他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有時會帶他去上環實地上課,看膠水瓶和外賣盒回收;有時甚至清晨四、五點起床,帶他去有人擺地攤賣東西的「天光墟」 ,告訴他香港也有露宿者,住籠屋和板間房的人;也會定期帶他到孤兒院講故事,讓他去更深入認識這個世界。
鄧家怡沒有强迫兒子相信耶穌基督,但是會帶領他祈禱和返教會。當兒子詢問信仰問題,她就跟他分享:『媽媽相信神創造這個世界,但是也有人相信進化論,那你自己決定吧。』慢慢地,在兒子看了很多書藉和聖經故事後,在他三歲多時,有一天,他突然說:『媽媽,我已經決定了,我要和你一 樣,做一個基督徒。』兒子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看見別的小孩子做一些不好的事,如不禮貌等等,他也不會跟隨他們,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她知道兒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能祝福這個社會。
在孩子睡熟後,難得有清閑時間,她就上網與其他的家長交流「如何教導兒女」,更為自己改了一個筆名:「失敗的媽媽」。因為當兒子和寄養孩子吵架,有時她也會失去耐性,呼喝他們,但她立刻能感到神提醒她,要她跟孩子們溝通,向他們道歉。這讓孩子們看到,家裡有神在他們當中。故此,無論是兒子或寄養孩子做錯了事,或身為長輩的做得不好,大家每次都可以彼此原諒和學習成長。
以身作則的教導
當《星火飛騰》來他們家裡訪問時,大兒子謙謙覺得訪問太長,不太開心。鄧家怡就對兒子說:『謙謙,你知道這些訪問是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嗎?因為很少人願意做寄養家庭。你想不想有更多的人幫助他們?』兒子說:『想。』
她又說:『上帝給我們的資源如此豐富,我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我的丈夫讓我能全職照顧兒子,這些都來得不容易。所以我盡自己所能,能服侍是我的福氣。謙謙,你喜歡我們家繼續做寄養家庭嗎?』兒子說:『 我想,我想做到死為止,因為那些小朋友很凄慘。』
她又問:『謙謙,你也很想他們有幸福的家庭嗎?』兒子堅定的回答:『是!』 是的,聖經說:「教養孩子,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當我們祝福別人時,施比受更為有福,也為世上帶來光明與盼望。正如鄧家怡所說的:『我沒有什麽可誇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結語:看完今期的見證,我們知道香港寄養家庭只有九百多家,而需要寄養的兒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香港需要更多的家長,好像鄧家怡一 樣,開放家庭,回應需要。因為信耶穌,願意用行動來表達主耶穌的愛, 鄧家怡與丈夫同心,接待有需要的小孩子,雖然辛苦,但這是主耶穌喜悅的事情。願每位基督徒,都能實踐主耶穌「愛人如己」的教導!
文章蒙CBN授權刊登,圖片來自「鄧家怡 《緊急屋簷下》星火飛騰519」影片,歡迎觀看見證影片:youtu.be/PXa8QvbHbeE
【CBN機構介紹】 CBN乃非牟利國際基督教機構,1960年在美國成立,自2004年開始在香港拍攝生命故事, 傳遞基督的信望愛,讓更多人認識神。歡迎大家使用這些資源,向未信親友見證神的愛。 ● cbn.hk/singfor ● youtube.com/@CBNHKCBN ● superbook.tv ● fb.com/singfohfeitang ● fb.com/cbnhk ● fb.com/superbookchinese ● fb.com/100last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