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樂散步]- 歷史,太有意思!

喜愛新科技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熱愛那源遠流長且沉悶的歷史,這一切由一塊塊石碑引起的連鎖反應。

在城市街角走過,或在人煙稀少的樹林深處,處處都能見到一塊又一塊的石碑,那些石碑訴說着這片土地所發生過的大事件或某某故事的起點,這些石碑是擁有歷史悠長的日本常見的景物。尊重立碑人的心意,總會讀一讀碑上的文字,碑文上有人物、時間、場景及故事,讀過之後,眼前的風景頓時變成立體的畫面。到此一遊或就此路過,景象就留在腦海成了深刻一點的印象,慢慢就積少成多,對日本的了解也加深。

我偶然在密集高樓大廈的一隅,見到一塊石埤,停下來細閱,才知道西鄉隆盛和勝海舟這兩位大人物,曾在這裡商討如何能讓江戶不流血而開城。江戶時期的將軍政權在不用打打殺殺下就完結,這基本歷史我是知道的,但過程及和平的背後,誰在推動就從沒想過去深究。不多久,在上野公園見到西鄉隆盛的記念碑,這塊碑上把江戶大事說明得更詳細,連續兩次的偶遇,促使我要去了解了解這位西鄉先生多一些。

我之後多次在海濱區購物或散步,竟發現大堆創始或發源地的石碑:西洋理髮、新聞、網球、洋裁、酒店、洗衣店、郵政及燈台的發祥之地,鎖國開放後第一個天主教堂、西洋公園、浸信會神學院等。同一區域一下子遇上這麼多西洋物歷史之初,忍不著又好奇去查考,才知道昔時小漁港是連接海外的重要之地。洋人的大黑帆船在這登陸上岸及聚居,他們把西洋文化、建築及信仰帶進千年古國。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要,也就有了新商品、新服務的供應,經年累月下形成和洋交錯的大都市。比鄰旁東京更早現代化的海濱區,還有一個世界最大的中華街,這個在1859年與港口一齊開發的華埠,應該充滿故事及事件。下次再訪,決定放棄未來科技館,先去逛逛歷史博物館、開港資料館、歐亞文化館等等。有了求知欲,再加上之前在各石碑上累積的基本歷史常識,參觀氣氛肅穆的博物館也變得有趣起來。

其實開始只為滿足對陌生日本的小好奇,才去考查石塊上昔時人們的故事,但人物身邊又有人物,故事中又生故事,這就一發不可收拾。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古人因著理想或利益接二連三有所行動,人為或意外的大大小小事件又牽動國家的去向,舊事變得很生動活潑。從有跡可尋的歷史碎片中,發展史中的各小片段一點一滴累積,慢慢合併形成我所認知中的現代日本,這時才比較能理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及文化形成。歷史,太有意思!

學習日本史的日子還短,但一看千年事,多蓋世的英雄豪傑最後也只能留名在石碑上。長存的歷史主角始終是 History =His Story =祂的故事中的「祂」,這個「祂」就是創造天地的主。聖經記載祂及祂所創造的人與物的故事,世界歷史動向也不斷印證聖經所記是真實的。聖經,更有意思!

不關心者,石碑不過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有心者,石碑成通往龐大歷史的大門口。

不讀聖經者,這本厚書不過是一本著名書;細讀者,聖經成了認識永生神的指南針。

主說:「我是阿拉法,是俄梅格;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我是創始的,也是成終的。」啟示錄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