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樂散步】節慶的歡樂與煩惱

Chion

 

古今中外的人們都愛慶祝,民族性過節活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因歷史及文化差異,形成富有地方色彩的節慶及習俗:百人抬神輿、巨大的燈花山車遊行、跳盆舞,戴狐狸面具等等,為來日本旅遊的人帶來多彩多姿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住在當中的基督徒帶來信仰上的衝擊。但,這一切可以變成一個契機,在日常生活中,與尊重別人信仰的日本人交談,就很自然地介紹主耶穌是誰。

知己知彼才能相處愉快,那麼就去了解多些隣居們的歷史及基本觀點角度。自古以來島國是以農、漁業為生,民間對大自然敬畏並信奉天皇及神道教,相信有八百萬種神,佛教傳入後禪文化普及。約在1550年前後日本開始與西洋有外交,西班牙的傳教士也隨著商船入境。因為有多神概念,大部分日本人對其他國家的信仰都存包容性,曾經一度有很多知名(領域的執政者)及百姓都歸信主,當時耶穌會的傳道者很觸動地說,這裡的東方人比中國人更容易接受救恩。

信徒人數突然大增,當時的最高執政將軍們感到傳統宗教被新宗教入侵的危機,立時禁示傳教有250至300年,更引發殘害傳教士的事件,令日本人也有感而發地說:日本是宣教士的墳場。明治維新後,西洋文化大量融入普通人家生活中,可惜大部份人是分不出望彌撒及主日崇拜有什麼不同,也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聖誕老公公生日。不過很慶幸,現在基督徒能在這遍土地上如同在加拿大一樣,自由地述說主耶穌的救恩,並能以愛去關懷隣舍。

搬了幾次家,發現差不多每個地域必設有神社,居民每年都會一齊出動祈福的慶祝活動。對六成以上自認沒有宗教信仰的日本人來說,這只是過節活動,好像中國人的端午節,人人會食糉子及賽龍舟,背後的原因多不會細究。我們旅行時還可以選擇不參與,但住入小區後,問題來了……這類的祭祀慶典全由街坊會負責,一年不出席還可以,兩年、三年後與隣居相熟後,難免都會被邀請參與,如何拒絕才不失禮貌,真是煩惱,有個基督教家庭給我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方案。

這家庭在入住新小區之初,就大大方方在街坊會議中,告知他們一家只信一神,傳統的祈福祭祀活動與自己的信仰有衝突,敬請大家體諒不能參與。但在其他的巡邏、清潔或種花等社區活動,就全家出動支持。眾人因他們的坦誠,而對基督徒好感大增,之後聖誕節的社區裝飾中出現馬槽及天使,復活節有了尋七彩復活蛋的遊戲日。長年累月中,小區都知道聖誕節是慶祝主耶穌誕生,復活節是記念祂的死後三天復活,人們也更接近救恩之門了。

除了傳統的日式節慶外,國際化的日本也慶祝西洋節日。年輕人年年都在萬聖節那天扮鬼扮馬,聚集在東京都的涉谷站,大開非正式的街頭晚宴。疫情平息後到訪的遊客們也加入狂歡慶祝,飲酒鬧事的問題擴大,擾民又令食店生意受影響。民主的日本政府很少強硬禁止市民活動,為了守護居民安全,出動更多警察維持秩序及作出警告。

在疫情前,在美國讀書時決志信耶穌的友人,回流日本後所居住的小區,在萬聖節有派糖活動。友人對美式鄉土文化很是熱愛,她沒有如一般基督徒對萬聖節消極地退避三舍。她積極應對,早半個月就把小小的前園,佈置成濃濃的感恩節味道。在草地花叢間放了一個大木桶,填滿沒刻上眼睛的大堆南瓜、乾粟米、紅葉等,還有寫著「感恩節快樂」的木牌,欄杆上又掛著乾花環,綠色中一遍溫馨的橙黃色。派糖果時也加了一張寫有祝福金句的可愛小咭,送給上門的小朋友,也和他們的母親們傾談幾句。日本是不鼓勵主動派單張,自主索取就可以,友人就把握機會,在萬聖節恐怖感極重的節日去傳光明有愛的福音。

住在日本,還會繼續遇上很多風俗習慣的灰色地帶,幸好有同樣經歷的弟兄姊妹互相提醒,自己也不斷地認真學習聖經,因為在那裡要過合神心意的日常生活,都需智慧去判斷及應變,如希伯來書5:14中說到,「唯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