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樂散步】「休」得其法,「養」出活力

起初神創造世界之時,用了六日工作,第七日就休息,到現在人類也以七日為工休循環。經過一天的勞碌,創造主賜睡眠給人們休息,身體自然地回復精神體力。但現代人承受太多無形壓力,生活習慣也不規律,老老幼幼睡不好,也常感到疲乏及無力,如何減壓也成了熱門話題。

年輕的媽媽為家務、為兒女忙完一天,在家人睡覺後的深夜,獨自一人看「少女漫畫」,沉醉在清純戀愛的幻想世界中;在工作受欺壓的白領佳人,愛看不幸的電視劇,人們的痛苦讓她感到自己還是過得不錯;接送完無理取鬧的客人後,的士司機在車中咆哮,沒有人聽到才敢大聲嚷嚷舒緩情緒;靠退休金生活的寡居婆婆,每天必與友人在Line聊天30分鐘,睡前把喜歡的十多位英俊小生想一遍,不花錢的事才讓她減壓;一位富有而很空閒的女士,就每星期由九州飛東京,只為了捧傳統和劇著名演員的場,看表演時她必落淚,哭一哭來治癒寂寞的心靈。

減壓法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愛好,而我的減壓法是睡眠及創意活動。但入秋的週末,在涼快天氣下舒舒服服地睡到自然醒來,我還是感到疲累,於是去研究一下因由,原來真正讓人100%回復活力的「休養」是有法則的 ── 消極及積極互相配合。消極性的休養是「休」,每晚睡一個優質適量的覺;而「養」則是積極性,透過適合自己風格的活動積蓄精神。有一位醫生介紹了六種風格不同、十分有趣的休養法。

(一) 氣氛轉換:忙碌的人們不用等到放假才減壓,可以刻意地把平日死板的活動加變化、增情趣,為大腦添添小小幸福感。例如做家務時點燃香薰,一邊唱歌一邊掃地;故意走另一條路線回家,不同的風景會令人眼前一亮;午餐時棄餐廳,買飯盒去公園野餐,親親大自然等。

(二)營養改善:三餐不定時又不定量的人們,有需要攝取額外的維他命及礦物質等,去補充及平衡身體營養才能恢復精神體力。食得好很重要,但過量會做成身體的負荷,古人推崇的八分飽現今也合用。

(三) 親友交流:喜歡溝通或接觸大自然的人們,就要多相約能放鬆地談天說地的友人,與人多擁抱牽手,與動物遊玩、摸摸花草也是非常有效的休養。在互動交流、肢體接觸中,身體會增加一種由腦部分泌的催產素 ── 「愛情荷爾蒙」,能緩和心理不安及擔憂的情緒,也能減輕身體的疲勞感。

(四)娛樂興趣:這種風格適合著迷於某一種活動的人們,如古物狂熱者、「推し活」(Oshikatsu, 支持你喜歡的偶像)、鐵路迷、鑑賞電影迷、麵包店巡食迷等,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會提升活力。但如果過份沉迷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會在兩者之間被拉扯得疲乏困倦。旅行是熱門的休假娛樂,但對不喜歡到處逛的人來說,則不是合宜的休養風格。

(五)創意學習:離不開厭倦日常的人們,鼓勵去挑戰沒有做過又需要創意的事,如繪畫、縫紉、藍染、煮咖啡等,有一段時間能全心投入喜歡的事,完成一件作品帶來的成就感,能把緊張的精神鬆一鬆,充充電。

(六) 運動鍛鍊:學生時代經常運動的人們,就需要持續適量的輕運動,如步行、慢跑或廣播體操(日本國民式朝體操)等,促進血液循環代謝而保持活力,緩解頸緊肩痛、肌肉痠痛等城市病。但不推薦導致呼吸急促的劇烈運動,普通人反而會積累疲勞感。

每個人也有適合自己的休養風格,要時時「休」得其法,才能日日「養」出活力。除了身與心需休養外,我覺得靈裡更需要經常在主裡好好養著,因為人一生總有突然而來的煩惱或心掛事,慌亂的時候不是睡一覺或做著喜歡的事就能減壓的。以賽亞書30:15 的一節聖經說到「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簡單來說,就是在惡劣的環境中,沒有信心的人會四處亂跑盲尋出路,而平日習慣信靠全能天父的人,會在祂的懷抱中安心待著,等亂翻的情緒平靜下來,充電後添力量去面對現實的處境。

願懂得正確休養的你我,感恩又健康地過聖誕,身心靈都充滿活力來迎接新一年!